粉笔生产原料及制造过程面面观
2010-4-2 9:18:28 本站 浏览量:
标签:川大 学生 粉笔 绘出 3D 地画 独特 艺术 手法
群落素描:
很多成都人或许还记得,春节前夕,一幅名为《叩开快乐之门》的巨幅3D地画亮相万达广场。
市民在立体的“悬崖”“飞机”边合影,第一次领略立体画的奥妙。
其实,早在《叩开快乐之门》亮相前,成都已有一群本土3D地画爱好者。与中国首位3D地画师齐兴华不同的是,他们是用>粉笔找到立体感觉。
五六个人通力合作,在各自的小方格里尽情发挥,用粉笔和手指摩擦出立体感,为一件作品耗上一整天,然后等待粉笔痕迹慢慢消逝……
近日,马俊杰一个人在川大江安校园里逛,走过青春广场、白石桥,回忆起曾经6人一起用粉笔作画的点点滴滴,心想“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聚在一起?”
如今,大四的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忙着找工作、面试、实习,共同创作已是一年前的事。
2008年夏天,宽窄巷子。马俊杰等5人在地上蹲了一天。在长7米、宽5米的地面画作,原本就不容易。地面曾被水浸湿,粉笔画起来更加困难。
拿着事先画好的草稿,分好“领地”后,他们各自埋头干活。为了体现立体效果,一边用粉笔画,一边用手指磨。
下午,一幅装着猫、狮子头、井的立体画就诞生了。几十个游客争相与“狮子头”合影。团队成员何玉娟和同伴们相视一笑,“估计粉笔印坚持不了多久。”
在他们的多次创作中,都选择古井作为立体画元素。古井最能体现纵深。
一个笨重的猪头从古井里冒出来,肯定会很活泼。这个点子一出来,所有人都笑着赞成。
川大江安校区青春广场的立体画“井里的猪”就这样诞生。画作完成时,正巧放学,一名男生走到“古井”边,突然惊恐地退了一步,“什么?差点掉下去。”马俊杰等人哈哈大笑。
团队一共6人,都是川大艺术学院学生。第一次认识3D立体地画,是在2007年底。
国际著名街头绘画艺术家朱利安比佛让马俊杰着迷。“立体的电梯、矿山是怎么画出来的?太震撼了。”平面设计专业的马俊杰想尝试。几名动画专业的女生也被吸引过来。
学习美术的他们知道,立体效果是用平面透视原理呈现出来的。通过相机镜头找景深,再利用网格测算出透视比例。几次钻研后,他们找到了“窍门”。
粉笔画最多保持一天,第二天就变淡消逝了。创作完毕,第一件事就是拍照。思念画作时,他们就翻开照片,仔细揣摩。“下一次画什么好?”
立体画“寿命”长短不是关键,他们的初衷,是想把这种前沿、独特的艺术手法介绍给成都的学生、市民。